泉源网

为什么爱比较的人,往往更痛苦?

[ 1329 查看 / 0 回复 ]

为什么爱比较的人,往往更痛苦?

文/区曼玲

        我所在教会的小组长吉娜,是一位博学多闻、精明能干的女性。她跟丈夫在南美洲传教二十多年,圣经知识的功底非常札实。和她一起读经,常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她在弟兄姐妹间有不错的声望就不足为奇了。
        令我感到惊讶的倒是她在一次姐妹间的分享中坦言:“我生性好强,不认输,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跟别人比较。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比较如同捕风,毫无意义。我不愿意,也不该捕风。从此,每当我心中那个争胜的声音又起时,我就提醒自己:别去捕风!”

1
        在比较中痛苦挣扎,因为嫉妒而变得苦毒甚至疯狂的最好例子,就是剧作家彼得·谢弗( Peter Shaffer )笔下的安东尼奥·萨列里( Antonio Salieri )。在谢弗执笔的《阿玛迪斯》( Amadeus )一片中,身为奥地利宫廷乐师的萨列里,从小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为此,他跪在十字架前,向上帝许愿:宁愿不碰女色,但求上帝助他在音乐方面功成名就。
        这个心愿,在他进入维也纳宫廷,获得皇帝赏识之后,似乎得到了应允——直到莫扎特的出现。萨列里的音乐天分,在莫扎特这个天才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完全被比了下去。别人可能不了解莫扎特音乐的优越与美妙,但是萨列里是内行人,他一听便心知肚明,莫扎特的水平与能力,自己根本望尘莫及!
        更令他气绝的是,自己守身如玉,为了音乐放弃情欲的享受;但是莫扎特这小子,却是个粗鄙放荡的匹夫。难道自己的一切放弃与牺牲,都换不来上帝的青睐?为何他要把这无比的才华赐给这么一个高傲不羁的混小子,而无视于自己的努力与奋斗?
于是,苦毒驻进了萨列里的心中。他认为上帝是藉着莫扎特的天赋来取笑他的平庸,于是他愤怒地把十字架丢入火里,并且向上帝宣战,誓言毁了他的宠儿。
        从此,萨列里观察莫扎特的一举一动,关注他的新作,一方面伪善地应允协助,另一方面却极力阻断莫扎特的财路。更有甚者,萨列里披上黑袍,戴上面具,仿佛莫扎特死去的父亲的鬼魂,一再跑来对莫扎特施压,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安魂曲》。
        最后,莫扎特终于在疾病、压力、过劳等各方面的袭击下被击倒,年仅35岁便撒手人寰。

2
        天才殒落,上帝的宠儿被击毁,萨列里替自己出了一口气,终该心满意足了吧?
        但并没有。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的情绪。一方面,他怨恨上帝宁可毁了莫扎特,也不愿让他分享一丁点上帝的荣耀;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谋杀”了莫扎特感到无比罪责。影片的开头,我们便看到已经老去的萨列里,白发苍苍,在他偌大的房子里哭喊,并试图割颈自杀。
        萨列里的愤怒、不平、骄傲与苦毒把他逼到了疯狂的境地。他自杀未遂之后被送入疯人院。他在来听他告解的神父跟前说完32年前与莫扎特之间的恩恩怨怨之后,他又面带鄙夷,讽刺且疯癫地跟神父说:“我会替你求情。我替世上所有的平庸者求情。我是他们的领头,他们的守护神。”
        片尾,萨列里坐在轮椅上,被医护人员推出来,他已精神失常,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境中。他对着长廊两边肮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病人们伸出手,不断地说:“泛泛之辈啊,我赦免你们,赦免你们。”影片在莫扎特天真、高亢的笑声中结束。这一幕看得我惊心动魄,痛心万分。

3
        谢弗将萨列里内心的矛盾、想望、嫉妒、羡慕、崇拜、憎恨等等复杂情绪描写得淋漓尽致。萨列里在自义与悔恨之间挣扎。在他那个时代,恐怕除了他,没有人能如此深刻地了解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卓越与高超。莫扎特正是他自己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的人——能将美妙的音乐信手捻来,却不费吹灰之力。萨列里不仅对上帝的不公发出抗议,还不解地抱怨:为何毁了莫扎特这位旷世奇才,他——平庸的萨列里——却能活了下来。在32年光阴的流转中,他看见自己的作品渐渐被遗忘,直至无人问津;而莫扎特的音乐却历久弥新广受欢迎。
        影片中萨列里谋杀莫扎特的事件虽然没有历史根据,但萨列里面对天才的心情却非常写实。
绝顶的才华令人钦羡,却也让人畏惧。在卓越面前我们不禁产生敬畏。因为在绝顶的成就中,我们嗅出了超人的味道,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赞叹。
        谁不想出类拔萃、卓尔不群?萨列里追求音乐方面的非凡造诣并没有错,错只错在他希望的成就,是用来荣耀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与骄傲。
 
4
        事实上,在造物主面前,我们完全没有桀傲的理由。上帝有绝对的主权,决定将才华赐予他所拣选的人。他决定给谁什么,有什么安排,难道我们有置喙的余地?!受造者岂有创造者的智慧与大能,岂有跟他讨价还价的权利?约伯在受苦的同时也明白了,“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参《约伯记》1:21)我们只是领受者。上帝不给我们的,我们强求不来;而上帝给我们的,是要我们用来祝福他人,让这个世界多采多姿。
        我们若了解,并接受自己受造者的身份,就应该谦卑在上帝面前,顺服他的安排,并相信无论他给多给少,都有他的美意。
        “因为万物都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参《罗马书》11:36)换句话说,无论我们从上帝手中得到“五千两银子”还是“一千两银子”(参《马太福音》25:15),说到底,都不是我们的财产,而是他的托付。我们的责任,是善加利用所获得的恩典,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平庸有平庸的道理,卓越有卓越的意义。比较如捕风,上帝的儿女降服在天父的安排中,方能得到最大的安息。

来源:OC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