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身而为母亲,是一帖孤味?

[ 742 查看 / 0 回复 ]

身而为母亲,是一帖孤味?
作者:王敏俐

身为母亲,我喜欢看关于母亲的电影。最近因着研究女性的价值与自我认同,我看了一部台湾的电影《孤味》,影片描述一位母亲,与她长年外遇离家不在身旁的配偶,以及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

人生孤味
“孤味”源自于台语。“沽味”、“孤一味”、“独沽一味”,指的是在餐饮经营上,专心只做一种菜色,并且坚持把一道菜做到最好。我觉得这个词意境深远非常:要专心做好一件事,需要执著,需要孤单,需要舍弃,需要在面对各种外在的质疑与挑战的时候,避开杂音,全神贯注聆听内心的声音。

对于基督徒来说,“孤味”或可说是,专注于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带领与呼召吧!

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个70岁的奶奶林秀英,一生执著于把一道美食(台南美食虾卷)做好。而她长年来的感情,也如同在事业上对“孤味”的坚持,执著委身于一个丈夫早已失联的婚姻里。

秀英在70大寿当天,接到噩耗:那个长年外遇不在家的丈夫离世了。她必须接手处理丈夫的后事。

在预备葬礼的过程中,秀英与女儿之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对话与冲突;也因着葬礼,她接触并认识了丈夫长年的外遇对象。20年来拒绝与丈夫离婚请求的秀英,在重新思考自由的定义之后,为自己的困局找到了一条出路。

不只是这位70岁的奶奶用她的生命坚持“孤味”,电影中,她的3个女儿,也有着各自的执著与坚持。

老大像他热爱自由的父亲一样,不畏惧世俗的眼光,是一位有才能与创意的艺术工作者。老二从小就努力借着学习上的成果,来得到长辈的认同,并渴望借着事业上的成就,让母亲在家族中雪耻。老三的行事风格则是非常关系取向:渴望关系中的和谐,并且在这样的和谐中建立自我的价值。她接下了母亲努力一生的事业,选择陪伴在母亲的身旁。她也是3个孩子之中,唯一与父亲以及父亲的外遇建立连结的孩子。

我想留下什么?
然而,我认为,生命中的每一个坚持,每一次的取舍,每一个决定“孤味”的心志,都是对于宇宙,对自己,对于我们所深爱的人,一个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呐喊。

一份迟迟不愿意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呐喊着我还爱着你;大女儿自由不羁的反叛性格,仿佛在告诉妈妈:去享受不被囚禁的自由人生吧!二女儿则何尝不是在对母亲诉说著,不要再因为父亲的背叛与家族对她的贬低而痛苦了,因为我正全心全意的努力着,想要让你可以更快乐更幸福;三女儿又何尝不是渴望告诉母亲:只要我们可以更敞开心彼此理解,开始更多的沟通,生命中的和解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连结,何等的深刻。

我们的母亲在过往的人生里,也是这样深刻的形塑着我们。母亲的爱,母亲的悲喜,母亲的同在或缺席,母亲对我们的期待或失望,母亲对我们的亲密或疏远,母亲对我们的鼓励或伤害,都如同艺术家拿着刻刀,一笔一烙印在我们的灵魂里。

事实上,我也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

还记得有一次,当时我已经在外留学,一个暑假回到家中,我在自己的书柜上翻阅著高中课本,发现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竟然写着:“我绝对,绝对,绝对不能让妈妈失望。”

我已经忘了,自己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在什么样的情绪下,写下这句宣言。但是当我看到自己高中时留下的文字,可以深深感受到当时的执著——想要让妈妈成为一个开心的人,是我努力前行的动力跟目标。

而后,我信主了,上帝陪伴我并一步步地调整我,破碎我过往的执著,填满我生命的缺口。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个母亲,而且并不总是温柔而理智。我的破碎与软弱,沮丧与骄傲,都常常是赤裸裸的摊在孩子的面前。我知道我一生会给予孩子许多美好的影响与启发,也知道我的存在常常也使他们感到受伤与无奈。

然而,作为一个母亲,如果我只能留下一个“执著”在孩子的生命之中,我想留下什么呢?作为一个母亲,什么该是我坚持去走下去,留给孩子们的“孤味”?

如果身而为母亲,是一帖孤味,那么我愿意为孩子坚持的是,要好好的爱上帝,记住上帝的话语(圣经)。虽然我们不会因为每天亲近上帝就从此变得完美不再沮丧,但是,当我们好好跟随上帝,查考祂的话语,我们会在迷路时重新找到方向,并且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身而为母亲,是一帖孤味。

作者来自台湾,留学德国,现居台湾。

来源:举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