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帮助陷入忧郁的孩子

[ 11875 查看 / 1 回复 ]

作者:诺曼‧莱特(H. Norman Wright

很多父母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该对你陷入忧郁的孩子说什么呢?

七岁大的凯蒂连帽子掉了都会哭。她经常说贬抑自己的话,像是长得很丑(这根本不是事实),其他的人都不喜欢她(但她的朋友天天都打电话给她),而且她老是做错事(其实她是优等生)。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个月,不管她的父母说什么或做什么,她的情况都愈来愈糟。

像这样的情况,凯蒂的父母可以告诉她,他们很关心她,喜欢跟她在一起,并且只要她有需要,他们都会在她身边。这种沟通方式是一种好的开始。

表达接纳也很重要。身体的触摸有医治的能力,以手臂围绕在孩子的肩膀上,拍拍他的背,或是握着孩子的手,都能传递安慰与接纳。但务必诚实的告诉你的孩子,「我并不完全明白你正在经验的事,但我会试着去明白,而且我会一路陪伴你、帮助你」。

如果令你的孩子陷入忧郁,原因是目击亲友过世或某种创伤,他可能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忘记这个经历。果真如此,你就会听到他说,「我不记得了」或「我不想谈这件事」。或是他可能会改变话题,或试着做出别的动作转移你的注意力。你听过你的孩子说出这些句子吗?「那根本没什么」或「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或是,你的孩子什么都不肯说。

你是否想过,忧郁向陷入其中的人传送了一个讯息?要听到或接受这个讯息并不容易。但这个讯息的存在是有目的的,这个讯息就是,这个孩子或青少年的里面有什么东西必须要改变,然后他才会好转。

这时,为人父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倾听家中孩童或青少年在思想和情感上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忧郁总是伴随儿童或青少年对自己的负面思想而来。如果他说,「我真笨」,「我什么都不会」、「算了」、「我永远都不会变」等等,这些都是没有盼望的想法。好消息是,透过你的帮助或是咨商师的协助,这些没有盼望的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

最重要的是倾听,你才能接收到并辨识出这个没有盼望的想法和信念。一旦听到这些话语,不要低估它,而要让你的孩子界定并进一步阐述它。你可以试着以猜测的方式帮助你的孩子。例如,你的孩子抱怨在学校被找碴,你可以这么问他:

父母:「在学校被找碴后,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呢?」
孩子:「我不知道。」
父母:「常常,如果有小孩被找碴,他们会开始相信一定是他们不好;他们会觉得被排挤或是没有人会喜欢他们。」
孩子:「我觉得再也没有人会喜欢我了。」


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你的孩子逃离掌控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而且最好是照着道格拉斯莱利博士(Dr. Douglas Riley)所建立的方针来做:

坐下来倾听,克制自己发言,只做发问或试探,让自己更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是在帮忙孩子的过程中最难学习的技巧,却也是最重要的窍门,因为尽量减少评论和质疑通常能让孩子畅所欲言,自己找出答案。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一点,给自己太多压力,觉得不管孩子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解答。能够解答问题当然感觉很好,但立刻回答孩子反而让他们无法经历自己找答案的过程。

道格拉斯莱利博士把倾听孩子的态度称为「着迷的耳朵」

着迷的耳朵是由许多特性形成的。想要以着迷的耳朵倾听,你必须愿意暂时放下你的观点,直到你听到你孩子的看法。如果你假设你孩子的想法与你一致,我保证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么。

暂时放下你的观点并不代表你必须同意你的孩子所说的内容。如果你不花时间全神贯注地倾听,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看法是有兴趣的,他就会感受到你并不是真的在意他的想法。一旦他下了这个结论,他可能不会给你机会与她进行这种形式的谈话,你也就无法协助他,修正他的错误信念。

要能用着迷的耳朵倾听,还必须不受孩子沮丧情绪与行为的影响。小孩和青少年常用愤怒和挑衅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沮丧。他们往往一触即发,完全失控,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现状非常不满,充满挫折。如果你被卷入他们的情绪,你会开始吼叫、尖叫甚至咆哮。当你吼叫时,你陷入忧郁的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因为他们感到害怕。而且你的吼叫只是让她知道,现在真的完全失控了。

还有一种沟通方式,也可以养成著迷的耳朵。就是告诉你的孩子,他可以自在地将他的各种感受和想法都告诉你,而且你不会出现大恐慌。如果你的女儿告诉你,她想要自杀,你感到惊吓并没有错。但如果你完全表现出你的害怕,只会让她感到更恐惧而不敢告诉你她正在经历什么,同时她也会因此相信没有人能够处理她正在面对的问题。

无庸置疑地,好人也会遇到坏事。不管是像打破了最宝贝的玩具这样令人失望的小事,或是不幸失去挚爱,逆境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逆境也经常是忧郁的导火线。对多数儿童与青少年而言,忧郁通常随着重大失望而来。这样的小孩经常遭遇父母离异、搬家、遭同侪拒绝甚至是在学校被霸凌。确实,无法入选进入球队、男女朋友分手以及因搬家而与好友分离,都被认为是青少年自杀的导火线。

因此,请谨记,预备儿童处理逆境的能力是降低忧郁风险的第一步。


摘自孩子的情绪导师》----宇宙光杂志

TOP

小组聚会听到一个很让人伤感的事,Karen告诉我们她的一位朋友的儿子,在华大上学,却不知为什么从宿舍楼窗口跳下身亡。二十岁,本应是青春灿烂的年华,就这样夭折了。好痛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