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爸爸归来

[ 16961 查看 / 0 回复 ]

爸爸归来———美国心理医生看《爸爸去哪儿》

最近流行一档明星电视节目叫《爸爸去哪儿》,在节目中五位明星还原到爸爸的角色,每期跟子女72小时的乡村体验,爸爸们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节目组设置一系列由爸爸与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他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状况百出。节目让爸爸着实体验了一把没有孩子妈在身旁、爸爸们一下子又当爹又当妈的辛苦,也发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境界》请美国加州执业家庭治疗师借此节目探讨一下爸爸读不懂的孩子们的心理世界,以及如何面对真实生活中“消失的爸爸”这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嘉宾:Esther Lin(美国加州执业家庭治疗师)
主持人:文君
文字整理:慧敏

72小时的“完美实验室

主持人:《爸爸去哪儿》这个片子的导演对这部片子很有信心,觉得这是一部走心的节目,请问您作为一个心理学专家,作为一个观众,您认为这个节目为什么能这么强烈地吸引大家?

林老师:这个节目拍得很有意义,它正好强调了前面五、六年,孩子跟父母依附的重要性,特别是父亲。所以我认为这个走心,是他使观众看到了儿童心理的发展,怎样从父亲的角度来满足,就像一个窗,让我们看到父子在生活互动上轻松,快乐,诙谐,很温暖的一面,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两种感觉,一种感觉是:要是我以前有这样的经验多好,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触动了观众心里的一根弦。这根弦不是经过理智的,而是他们的情感被拨动了。如果有一个快乐童年的人看到了,就会回想起他以前很多美好的记忆,而没有理想快乐童年的人看到了,那就是他应该有的童年。

主持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您认为片子里的爸爸们是不是好爸爸?

林老师:这些爸爸中有三、四位演艺界人士,我曾想,这是编排好的台词吗?但我发现不是的,这部片子拍得很自然,其实为了这个节目,这五个爸爸们把他们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有累、也会有烦,可这两天为了把节目做好,有一个很明显的目标,要在这两里好好地享受跟自己的孩子相处,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任何转移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如果说这两天是一个实验教室,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儿童生长环境。如果孩子在前五年有父母极大的投入,就像这五位爸爸表现的那样有爱心、尊重,那么结果会有多好。

主持人:那您觉得,是不是每一个爸爸其实都有一个天生的本能,可以做一个好爸爸?

林老师:是。这五个孩子中有两个五岁,一个六岁,两个四岁,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前面十八个月到两岁是建立信任和怀疑阶段,如果有好的照顾就会信任人,如果没有好的照顾,孩子就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温暖的;而两岁到三岁孩子开始知道他与照顾者是分开的个体,会学会我是我自己;四岁到六岁,他们开始探索周遭的世界,他们会发问,自发自动。

《爸爸去哪儿》有一集是他们在宁夏的沙漠过了两天,这些孩子就有很多自发行为,不是每分每秒都要爸爸妈妈注意他们,举例子,我记得这个节目中有一个爸爸,跳水冠军田亮说,他在整个节目中都在找他的女儿雨橙,因为雨橙一直到处逛,串门子。这就是自发,孩子在四岁到六岁时,就会有独特性格出来,雨橙是一个社交类型的孩子,她会自动跑去其他四个帐篷,跟其他四对父子父女打交道。如果他们的父母不懂得孩子的正常心理,觉得他们这样是坏的表现,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某种不该有的罪恶感。

如果说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我看到有一个场景,当然这也是正常父母常有的一种表现。节目中有一对父子,儿子五岁,叫天天。天天经常闯祸,他玩沙的时候把沙撒到另外一个男孩的眼睛里,他帮爸爸搭帐篷时,与爸爸配合得也不太好,所以爸爸怕了他了,就说:“不要总是让我跟你重复讲话好不好?我已经跟你讲了五遍了,你为什么不听?我再也不要相信你了。”

这其实是父母的自然反应,当孩子没有照着我们意思去做时,我们就会觉得受挫折,就会去责怪他,但事实上天天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正常五岁男孩子应有的表现,他有一种自发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要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而这种做法对于爸爸看来,就会觉得他很笨手笨脚,所以爸爸就会说“我再也不要相信你了”之类的话。儿童心理学上说,自发期时,他们不是故意要反叛,他们就是要做他们自己,他们的行为常常让我们觉得不成熟,这种不成熟就让我们想责备他们,但是我们要注意,责备不能过多,否则就会让孩子有一种罪疚感,这种罪疚感是不健康的。

一般的孩子在我们看来都会做一些幼稚、不合我们大人尺度的行动,如果他不是故意犯错,我们就需要原谅。天天在帮爸爸扎帐篷时钉到了爸爸的手,比较完美的应对方式是爸爸说:“天天,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爸爸原谅你,你只是不小心,对不对?”当然,一次的责备并不会造成孩子过多的罪疚感,但是如果这种事每天都发生就不太好。

我们看到当天天把沙踢到小朋友眼睛时,正背对着那个小朋友,说明他并不是故意的,这是一种天性的童真,是自发的,爸爸教得对,他要天天跟小朋友道歉,可是我们是否能这样对他说:“天天,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犯错的,是可以原谅的;即使你是故意的,如果你承认我们也会原谅你。”

所以,当孩子四岁到六岁时,我们就应当管教。如果我们不管教,孩子天生会钻漏洞,如果他做了一次两次,爸爸妈妈并没有纠正他,下次他不喜欢小朋友时,他就有可能故意把沙撒到他的眼睛里去。所以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的有意义,可以向国内的父母来介绍,父母跟儿女的依附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满足。


不可取代的“爸爸”

主持人:以往,大家比较容易把孩子和妈妈联系在一起,这一次让我们觉得比较新鲜的是让爸爸跟孩子单独相处,在心理学上,爸爸的角色有什么特点吗?

林老师:神的设计是让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所以从怀孕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跟妈妈连接了,所以神要我们在心灵上的一个任务就是慢慢地跟妈妈分开。刚开始妈妈要喂母奶,神创造女性跟男性很不一样,神造女性对一些细节特别敏感,所以适合照顾幼儿,因为幼儿是脆弱的,譬如说一个孩子不舒服时脸色会变,爸爸就看不出来,而妈妈会看得出来。

但等到孩子两三岁时,他们就变得不那么娇弱,他们可打、可撞、可碰。我们生下来不是中性的孩子,有男孩有女孩,是有性别的,前面一、两年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性别,神就安排这个年龄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慢慢会发觉我跟妈妈的身体不像,而女孩就会发现她的身体跟妈妈比较像,他们就会发现人是有两种基本不同的性别,对男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般两到三岁的孩子都要开始暂时离开妈妈,去探索世界,这也是为了将来他要长大离开家去独立,再长大要跟妻子连合或者跟先生连合,这就是圣经上说的我们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

这个离开的工作,神从小就已经让我们开始做了,先从离开妈妈的身体,到一、两岁以后离开妈妈的视线,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做事,我在这个房间玩,虽然看不见妈妈,但我知道妈妈在哪里。在一、两岁时的一个发展就是,婴孩知道没有看见的东西和没有看见的人并不表示消失了,当这个人又回来照顾我,我从这当中就学到一个规律性和一种信任感。

两三岁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要慢慢学练习离开父母而仍然有安全感,对于小男孩来说,更要学习离开妈妈。

他要开始认同爸爸,他要变成男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父亲对男孩子的性别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关于父亲对一个男孩子社交心理学的重要性。神造父亲跟妈妈很不一样,女人是比较纤细,温柔的,爸爸是男人,他们比较雄魄,力气比较大。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爸爸喜欢把他们的小baby往天上抛,然后再接住他们,孩子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在旁边吓得要命,很多妈妈不会阻止,但是孩子并不知道,孩子知道爸爸会接住我,会觉得爸爸像神一样伟大,是我的英雄。

爸爸跟孩子玩的方式比较粗,节目里他们在宁夏的沙漠为一个小孩庆祝生日表演时,有一个爸爸提议斗拳。不过这种方式对男孩子的发展是需要的。因为男孩子天性雄魄,里面有攻击的冲动,爸爸借玩球、摔跤这些玩法,在身体上帮助孩子肌肉的发达,在心灵上帮助孩子控制如何拿捏得住,抓得准确,在玩粗时顾及别人的感觉。其实大部分同性恋特别是男同性恋很多跟他们的爸爸没有亲密的关系,从小很难对爸爸有认同,或有一个不在场的爸爸,或有一个凶暴的爸爸,或有一个心理有问题或冷漠的爸爸,或父母亲的婚姻不健康。爸爸对一个孩子的性别发展非常重要。

妈妈是孩子一生碰到的第一个女性,爸爸是孩子一生碰到的第一个男性。为什么父母生下孩子后有必要自己照顾孩子?因为父母亲之间的互动为孩子奠立了对性别观的正确关系和他们将来跟异性的相处方式,当然这也可以从祖父母的互动来得到,但神的设计是从父母那里。

爸爸如何肯定女孩子的性别?爸爸是女孩子一 生中第一个碰到的男性,如果爸爸从小对女儿像君子一样温柔,对她肯定、接纳,赞美她,就肯定了这个女孩子的女性性别。如果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被父亲性侵,或身体、心理被虐待过,这些孩子从小内心就有一个洞,她们一直在寻找父亲的角色,就很容易滥交男朋友,特别是从小被男性侵害过或被她们自己的爸爸侵害过的女孩子,她们从小就不确定自己的女性特质,她们会觉得自己的女性只是为了满足另外一个男性的性需要,她们不能自我接纳,她们心中永远有一个爱的空洞,所以会滥交男朋友,或找一个比她们大很多的男性,其实是在寻找和渴慕一个她们从小失去的父亲。


消失的爸爸

主持人:现在国内的孩子们基本上在一个女性围绕下的环境长大,奶奶、姥姥、妈妈、阿姨。

林老师:其实不止是在国内,在很多不同文化里也这样。我们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周围有太多的女性。小学老师大部分都是女老师,幼稚园就更不用说了。女性比较适合照顾幼小的孩子,因为女性比较敏感,细致,会察言观色,这是神造女性的一个特性。孩子稍大一点后,绝对是需要男老师、男教练、叔叔伯伯等,这也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完了,而是鼓励单亲家庭应借着教会、社区、亲戚来帮助孩子建立信任,尤其在这个混乱的世代,要找一个可以取代孩子父亲的男性榜样,最好他有一个健康的婚姻,有一颗健康的心灵,让他来弥补从小缺失父亲的缺憾。

《爸爸去哪儿》里五位爸爸都是演艺界或运动界很成功的人,我的感觉是,这五位爸爸平时也还是尽量在弥补,花时间跟孩子相处。因为孩子是不会装的,如果这些孩子跟他们的爸爸没有亲密的关系,他们怎么可能单独跟爸爸相处48个小时呢?还要这个小小孩跟他合作?太难了。

主持人:所以说看上去很自然,跟我周围的人相比,他们还是很不错的爸爸了,可惜现实中爸爸对很多人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有人说是“消失的爸爸”。

林老师:“忙”实在不是借口。一个看重亲子关系的人,他再忙也会找出时间来陪孩子。如果一个爸爸自己的身心不健康,他就算不忙,也没有办法跟孩子接触。

主持人:对于那些比较失败的爸爸,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建立联系,甚至根本不想或根本没意识到要跟孩子建立联系。他们该怎么办?林老师:我觉得教育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做到并不是我们故意的。我在教亲子关系时问过父母们,无论是从事哪一行的人,从上幼稚园到后来读书上大学到研究所,或上专业课程,接受了那么多训练,请问有哪一个人曾经进学校去学过做丈夫、妻子或爸爸妈妈?他们回答说没有。是的,因为没有这样的一个学校。所以我们都是有什么就活出什么,我们如果没有特别去学,或特别去改的话,我们从小所看到父亲的角色,我们就会成为那样的父亲。

我们中国人注重的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让孩子有营养,再加上教育,这就是我们最能做的。在我年轻时教导我的孩子也是注重这部分,这两方面是最平常的。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就要特别去学习,亲子教育真的很重要。我相信我们很多爸爸不是故意不去做,而是他们不知道应怎样做,或是他们从小就跟自己的父亲没有亲密的关系,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应如何跟自己的孩子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他们认为,我努力上班,拿薪水回家,送你学这学那,我带着你,接送你,就已经做到最大的父亲职责了。

当然,有一些人是有特殊问题的,比如说有人有情绪问题,有一些成功的男人有暴躁的问题,他们会打太太,打孩子,也有一些男人有酗酒或毒品的问题,这些人他们自己的问题都把他们霸占了,当你自己的问题越大时,你剩下给你妻儿的就非常少。

这样的父母非常多,他们自己就有问题,而我们通常是劝他们,先把他们自己的问题解决,如果你自己不改变,你就没有空间余下来,这些有赌瘾、酒瘾,或有不良习惯上瘾的人,老实说你照顾自己都不及格,你当然不会有余力去照顾你的孩子,你顶多是赚钱回来让他有足够的钱花,你即使在家,你的心也不在孩子身上,所以这些人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婚姻不幸福的夫妻不表示他们就不是好的父母,他们对孩子也许很好,但婚姻也是属于父母的一个问题,婚姻如果不快乐,你不会太快乐,也没有太多空间去照顾你的孩子,这样的夫妻我也建议他们先学习去解决照顾自己的问题,如果等你的问题解决了再去照顾孩子,你的孩子可能已经长大了,而是要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也要学习亲子观念和亲子技巧。

比如《爸爸去哪儿》第二集的沙漠之旅,这五位爸爸都有一些技巧,他们会帮孩子换睡衣,当然也可能因为是演戏他们这样演,但是我能感觉出来他们平时都有做,他们会给孩子做早餐,做饭,陪他们玩,有一些是最基本的天性,当我们身体健康,有足够的睡眠,事业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情绪、婚姻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的本能就可以做一个好爸爸,孩子也没有要求要一个完美的爸爸妈妈,只要他们觉得够好的爸爸妈妈。信仰能帮助我们离开那些不好的问题和习惯,离开那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有余力经营我们的婚姻和亲子关系。我接触过不少因为信仰而改变自己,再改进与孩子的互动和亲密关系的案例。

结束语:只有妈妈陪孩子是不够的,爸爸不只要把钱带回家,也要把心带回家,让爸爸归来,孩子们才能长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男孩子长大了才会做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女孩子长大了才会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

来源:境界2014-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