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你追捧的基督教畅销书或许肤浅无益

[ 2851 查看 / 0 回复 ]

有益的书籍一直以来都是基督徒阅读圣经的辅助。例如,最早的信徒阅读革利免 (Clement)、伊格纳丢(Ignatius)、坡旅甲 (Polycarp)的作品。他们探讨福音的重要、敬虔的价值与异端的危险。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他们写出“信仰中伟大的救赎真理……是至关紧要的现实,与生命息息相关,而不是学术锻练。” 这些著作虽然不完美,但为让我们了解早期教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扇窗口。

如果这些教父有机会翻阅现代的基督教作品,他们能学到什么呢?纵览当今基督教的畅销书 ,我们却找到以下几个不太令人满意的答案。

许多畅销书不过是以基督教作为噱头,来兜售使人的自我更完美的理念。综合来看,它们导致的结果就是用“人本主义”挤走真理,造成以下三种严重后果。

一、神学无用
举例而言,看看2005年6月畅销书籍中名列前五十名的书,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基督教虽包罗万象,却无甚内涵。基督徒喜欢读有关婚姻、忧郁症、政治、解决色情问题的作品,但对神的品格或神学框架等著作却漠不关心。简而言之,信徒不读探索深层教义的书。


前五十名的书中,只有兰迪•艾尔科恩(Randy Alcorn)的《天堂》一书是纯神学著作。福音派们似乎更喜爱看华理克的《标杆人生》。这本书介绍给基督徒信仰的最基本要素:敬拜、门徒训练、团契等。这些要素不仅重要、更是不可或缺。然而,它们毕竟只是一个起步。


信徒当寻求的不仅仅是了解信仰基督教的生活,更要追寻基督教的上帝!可惜,数以万计的基督徒却满足于“喝奶”——却错过了畅销书单里可能从不会提及的盛宴。


二、“舍己”无用
伊格纳丢写道:“我是神的一粒麦子,愿我被野兽的利齿来磨一磨,使我成为基督圣洁的粮食。” 可是这句话对今天的教会却如此陌生!现今的畅销书倡导“自我”而非“舍己”。


如乔依丝•迈尔(Joyce Meyer)的《自在作自己》(Approval Addiction)一书,力图帮助读者接纳自己的短处。陆可铎(Max Lucado)《望神止渴》(Come Thirsty)的写作对象是那些自觉不完美的信徒。欧斯丁(Osteen)的《活出美好》(Your Best Life now)教导群众如何天天获得满足和得胜。


“一切都为‘我’”成了福音派未说出口的金科玉律。诚然,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有益的目标,信徒应当为成圣而努力。但这些畅销书(及其读者)却错过了关键点:耶稣呼召门徒“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他(太16:24 )。可是,今天“舍己”何在?——它早已杳然无踪了。


三、历史无用
我们在畅销书单里找不到有关基督教历史的只言片语。比起了解历史长河中圣灵如何使教会建立、发展,读者更对黎曦庭(Tim LaHaye)和曾健时(Jerry Jenkins)的《邪恶诞生》(The Rising)中所虚构的末世感兴趣。


畅销书当中唯一的传记(了解历史的极佳途径)是白珊蒂(Sandi Patty)叙述自己离婚经历的《在角落里痛悔》(Broken on the Back Row)。当然,我们不能美化过去,但忽视过去也很不明智。遗忘历史的教会,容易陷入忘记主的危险(士3:7 )。


我们可以谈的还有很多。(例如,任何一个畅销书书单都显示,最令基督徒念念不忘的是:男人话题、女人话题、婚姻及育儿话题。)所幸,畅销书也并非一无是处。例如畅销书中有三本护教学著作(Lee Strobel 的 The Case for Christ 和 The Case for a Creator ,以及 Hank Hanegraaffs 的The Bible Answer Book ),说明许多读者仍然渴望捍卫真理。另一令人鼓舞之处是灵修书籍的流行。人们渴望灵里的成长,这正是章伯斯(Oswald Chamber)的《竭诚为主》等书一直以来广受欢迎的原因。


但总体而言,从这些信徒们读的书来看,他们认为圣经就是教导如何过一个有次序、得平安、有意义的生活。这只是肤浅、不完整的真理。


敬虔的信徒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是“从万物中看见神的权柄、敬畏神的伟大、认真彰显神的荣耀、顺服祂的诫命”。(引自加尔文 Writings on Pastoral Piety)探讨这些有分量的主题、倡导这些有价值的目标的书,在书店中也有,只是我们在不起眼的角落才能找到它们。


转自约瑟的家
百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