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给佛教徒传福音的要点
曼德
就从人的角度来把握世界、参透生命而言,佛教达到了智慧的顶点。 而佛教当中中国化了的禅宗,对中国有点文化素质的佛教徒影响很大。针对中国佛教徒,可以从禅宗一些公案(故事)入手,讲解佛教与基督教的不同,从而让他们归向真正的真理。
禅宗中最精彩的公案莫过于五祖传位给六祖时,看那位和尚写的诗最好,就让他作接班人的故事。当时众人看好的神秀和尚写了首诗:“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反驳这句诗的慧能和尚的名诗使他成为禅宗六祖,慧能的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什么慧能凭这首诗就被拥戴了呢?关键在于这首诗将佛教的教义和特征最极致的表达了出来。
佛教主张整个现象世界是空的,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教大师龙树曾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不仅山川万物是空的,连佛教中的圣物也是空的,所以连“菩提““明镜”这些普通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圣物实际上也是空的。既然一切都是空的,连一个东西也没有,那么自我、自我的罪孽也实际上是空的(佛教正见中的“诸法无我”)。所以对待“尘埃”不需要吹拭,更不需要苦修,只要进行“顿悟”、“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所以“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可见,禅宗把佛教当中的无神、人是神、人依靠自我迅速成为神的思想信仰发挥到应有的极致。
通过这首诗的分析,让那些对佛教有一定认识的佛教徒先理清他们自己的信仰,然后开始给他说明基督信仰与佛教的区别所在。打开《圣经》第一页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基督教开宗明义、万分确信地宣告有一位真实的上帝,他创造天地万物,并且创造了人类。这个真神不仅创造而且一直在护理着世界和人类。他是三位一体的真神,他与人建立了活生生的关系,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彼得的神、保罗的神。如果没有一个创造者,那么整个世界和人类从哪里来,就没有答案了。
佛教大部分教派基本认为没有神,但佛陀释迦诺尼在这个问题上也曾说过:“诸位和尚,世间一定有一位非由母生,非由手造,永久不变,单纯自若的‘神明’。若没有这位非由母生,非由手造,永久不变,单纯自若的‘神明’,诸位和尚,那么这里就不能向那些由母所生,由手所造,经常变化,综合而成者指出一条逃脱之路。”(见《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廖超凡著、道声出版社157页)但佛陀在其他地方再没有强调这个“神明”,似乎它就是涅槃后的某种结果一样。佛教既然唯靠人的自修和操练,所以世间有一个上帝的观念会妨碍苦修。所有佛教说穿了是无神论。
佛教即是无神论,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佛像、菩萨叫人拜呢?其实这些佛像、菩萨是“肉身成道”,是修炼境界比较高的尊者或圣人而已。人不是神,被造的其他生物和物体更不是神,我们要拜的是神,而不是这些。正如保罗在雅典见到很多偶像时说:“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使徒行传18:29)神是无限的,任何有限的事物来指代无限的上帝,都是错误的。正如约翰福音4:23: 耶稣说:“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神是个灵,人却执意造一个无生命气息的银、铜、铁、木、石的偶像,又向这偶像点香烛供瓜果、膜拜求问,愿望寄托在明明是人手所造的东西上,向它许愿、祈求改命,怎能有效果呢?
给佛教徒讲明了他膜拜的所谓“神佛”的真相和基督教的真神后,可以给他讲解佛教与基督教对人看法的异同。根据佛教的“四圣谛”中的“集谛”,人也不过是各部件的集合,是偶然形成的“无常”。在佛教经典《弥邻陀王疑问篇》中通过国王与尊者那格森纳的对话,认为车子只是枢轴、车轮、车把等部分的集合,而没有车子本身。有点像中国名家所谓的“白马非马”论。人的起源和本质也如车子一样是空无的。但因为人有欲望,所以人生充满苦难。只有消除人生的一切欲望,人才能有解脱的可能。而佛陀在菩提树下所领悟的人类对付痛苦的方法即是:把生命毁灭,便不会再有受苦者;把自我废除,便无可能再受苦。这个方法进行细化,就是修行、顿悟、禅定、苦修、行善、咒语、法事等具体措施,最终达到“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的境界。
与佛教不同,圣经在《创世记2:7》中就宣告人是由神造的:“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个人是真真实实的,他有七情六欲和自由意志,由于他滥用自由意志,违背上帝旨意,因此堕落成罪人,与上帝彻底分离,任何人的方法也无法与神相合。而且这个罪从亚当开始遗传到每个人身上。这个使人跟上帝彻底分离无法弥合的罪的观念是佛教没有的,佛教认为人有成佛的潜质,只要经过行善、修行就可成佛。很多人认为佛教、基督教都差不多,都叫人行善干好,实际上错了,基督教恰恰告诉人,人是行不出善来的。
人天生就活着罪中,如《罗马书3:10-18》说:“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 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实际上我们体察人类历史和现实,知道再伟大的人都有错误,我们小时候觉的毛泽东伟大光荣正确,但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千古罪人。佛教界的和尚、高僧也免不了犯错,如今大陆很多寺庙成为牟利场所,著名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赚钱非常大胆,早就引起世人非议。人的败坏使人通过任何人的方法和努力都无法成为圣洁、公义、良善的神。
脱离有缺陷的人生,进入永恒的完美,是所有宗教的共识。但人靠有罪的人行不出善来,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是否还有其他途径与良善的神合一。这个唯一的途径就是神自己来拯救我们,道成肉身替我们担负罪孽,我们的罪被神赎买之后,我们才能得与神相合。正如《罗马书3:23-26》说到:“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 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神派遣他儿子耶稣基督,替我们赎罪,耶稣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因为只有神才有能力为我们赎罪,也只有人才能饱尝人的过犯和罪孽。我们相信神人一体的耶稣为我们赎罪,那我们就可称义,与神和好、被神算为无罪了。
可见,佛教是自我成佛,而基督教是靠神的拯救;佛教是靠自我的行善得救,而基督教是靠上帝的大爱来被救赎;佛教崇拜的是高高在上的人,而基督教崇拜的是为人类流血牺牲的神;佛以痛苦为万恶之首,甚至以牺牲人的生命来消灭痛苦也在所不惜,耶稣基督却以苦为乐,自己饱尝了痛苦、替人类受苦,并叫信徒效法他的榜样作世界的受苦者,以让世人归回上帝。著名学者梁燕城早年笃信佛教,曾到尼泊尔、印度等地求佛,但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商店,发现面前同时放着耶稣像和弥勒佛的像,一个是受苦受难,一个是开怀大笑,当时他突然感到能够真正反映人类境况的,是耶稣像而非佛像,从此之后他开始研读《圣经》,最终成为一个基督徒。
佛教让人追求的终极境界是不执着善恶、美丑、贵贱、是非、黑白等等区别、没有准则和判断的境界,但基督里有公义、慈爱、圣洁的标准,耶稣道成肉身,以真理的光芒照亮黑暗,使善恶、黑白、虚假与真实顿时显明,“我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马太福音11:34),因为真理和公义必然要与虚假和专制为仇敌、对真理的顺服就是对虚假的不顺服,对公义的服从就是对专制的不服从。“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雅各书7:12)。佛的境界易于让人对世界调和妥协,但基督教的真理鼓起人改造世界的勇气。进步的现代化国家,无不是基督教占主流的国家。
佛教由于对人成佛潜能的肯定,对人的崇拜由此而来,如缅甸的专制、泰国对国王的崇拜。而基督教由于强调人的完全堕落、全然败坏,让人认识到人类的有限和罪恶,使人们在关于教会、政府等制度设计时无不以”无赖“假设为前提,各种制度安排来防范、监督人尤其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的无赖本性。这为平等自由的教会制度和国家的宪政、法治奠定了根基。西方近代以来从宗教改革到清教徒革命历史都昭示了这个真理。对一个崇尚民主政治、厌恶专制的现代人来说,告诉他民主的起源更接近基督教的人性观的话,既是他是佛教徒,也会对基督教才生敬意。
一些迷恋禅宗的佛教徒认为禅宗的得救方法类似“因信称义”,六祖慧能简直就像马丁路德。慧能反对苦修和佛事,强调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但慧能的“顿悟“与路德同样反对苦修的“信心”,所指称的对象有天壤之别。慧能所领悟的,在于自我;而路德所信的,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赎罪的工价。慧能代表的禅宗,认为“世人性本清净,万法尽在本性”、“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将得救之路归向自我,最终导致对人的崇拜;而基督教的救赎之路是上帝的拣选与救赎、人的信靠和感恩,正如圣经《以弗所书2∶8、9》:“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可见,慧能与路德虽有一致地方,但一个靠人、一个靠神。
对一个有一定知识的佛教徒,让他迅速打消掉行善成佛的可能性,而在上帝的大爱中认罪归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个是个人的善、一个是上帝的爱;一个是高扬人、一个是高扬神,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信仰系统,实际上是人本与神本之争。传统中国人更易接受佛教,因为儒家、道家更是人本之信仰系统。人本思想把人的至善、人的行为、人的理性或非理性、人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上帝、人扮演上帝的观念极致化,对中国人危害很大。而我们要向佛教徒传福音,也就必须围绕人的败坏、上帝的主权、上帝的大爱、唯靠恩典、唯靠信心等与之相反的主题展开澄清工作,当然方式方法要非常谨慎、求同存异、循循善诱、让真理之光逐渐战胜黑暗,正如主耶稣教导我们的: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10:16)
来源:圣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