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还爱我吗?
文/石楠
看着儿子渐渐脱萌的小脸,不禁感慨,小朋友长太快,眨眼就要读小学了。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在大街上,有种特别美好的满足感。但其实,在他成长的很多细节中,我做得并不好。他那小小的肩膀上,扛了不少我坏情绪带给他的压力。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好,也很想改正,却总是做不到。
都有个小时候
回忆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3岁前,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会把我送到奶奶家,一周接一回。
3岁以后,我回到父母身边,爸妈也不太有空陪我玩儿;大院儿里的孩子,也没几个能玩儿在一起的,所以我总是很忧伤。忧伤的我明显不如弟弟得宠,他比我更爱笑,于是显得我更加忧伤。
我父母都是军人,性子急,我没少挨打。有时候是弟弟犯错,我挨打。记得有一次,我妈把我打急了,我就冲她大喊:“以后,我有了孩子,我绝不打他,绝不!”我妈被我气乐,停了手。那时候,我也就七八岁的样子。
孩子大约都会挨揍吧,尤其是那个年代。最记得的是小学时的一位女同学,期末数学考了87分,因为没上95,要挨揍。她妈妈姓冷,冷若冰霜的冷。我们在院子里玩儿,我同学安安静静的一脸惆怅,接着冷阿姨捏着个扫帚疙瘩,把她喊回屋,关上门;再接着,就听到她的哭号求饶和妈妈的责骂。现在想来还是不寒而栗。
我爸妈虽然从未因为学习成绩打过我,但很多时候,挨了揍,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好像明白了,我是在他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做了些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爸忽然就不打我了。长大以后,我曾问过父亲,为啥就不打了。爸爸说:“姑娘长大了,不能打了。”我听了,笑着,满眼是泪。
而今,虽然并不会忘记小时候挨揍,却不会影响我深知父母爱我。或许只是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能贻害万年的,反正我不记得;大部分娃都还算能对得住世界,遵纪守法,本分度日。但每个今天的成年人,曾经的小孩子,内心里都有一些私藏的记忆,如果能看见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小被尊重的,和从小挨打骂的,真的不一样。至少后者更有安全感。
一个道歉了得
我一直不能忘记一个场景,那是一个夜晚,屋里点着昏黄的灯,我爸用一个包被裹着我,把我抱在怀里,我的小脚丫露在外面,包被有点小了,那时我应该是七岁的样子。我爸说:“以后爸再打你,你就跟爸说,打人不对,爸就不打你了。”我就委屈得一边点头,一边哭。后来,我爸再打我,我就一边躲闪,一边哭着跟他这样说,却没有用。爸爸一边责打我,一边回话:“我知道打人不对,但你为什么老犯错!”即便父亲爽约,但我还是认认真真记住了他抱着我对我说的话,现在想来,依然会感动到哭。挨打不是重点,那个带着反省的道歉,才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经历,足以温暖一生。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理所当然,我继承了父母的急脾气,也如此待我儿。
儿子大约只有两岁左右的时候,他非要玩窗户上的把手,因着可能的恶果,情急之下,我打了他的小手。他很委屈,当时他还不怎么会讲话,就用肢体语言告诉我,其实他只是想看看窗外。当我意识到是自己误会他的时候,特别心疼,眼里含着泪,给儿认错:“对不起,是妈妈错怪你了。”儿子竟然像个小男子汉一样,用小手帮我擦眼泪,然后拍拍我的肩膀。我知道他原谅我了。
我特别感恩,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
妈妈的内心是多么需要沉静温柔和常存怜悯慈爱,给孩子长久的呵护。但很遗憾,我做不到,至少做不到一直那样。我总是会不知不觉就急躁了。尽管我意识到,自己如果能再放松一些,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益处,但我确实做不到。如同我父亲当年。
妈妈你还爱我吗
所幸的是,我儿子面对我的急躁,早早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恩典。
每在“恶劣”处境中,他表达出的第一个需求,就是:妈妈抱抱。他需要首先得到情绪上的安慰纾解,才能进入到面对和改正问题的阶段。这个需求,是绝不能越过的。庆幸的是,我心软,总要抱抱他,然后鼓励他。当然,如果真是我的错,我也会毫不迟疑地迅速道歉。
在我儿子快5岁的时候,他常常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还爱我吗?”这多半是我急躁或者他被我严格要求的时候。最起初,我也纳闷儿,难道这是一个很难懂的问题吗?后来我发现,其实他只是需要不断确认一个事实。
有一天我故意回答他:“不爱了!”
他竟然挺起小腰杆,狠狠地放话给我:“那你换一个儿子吧!”
我连忙抱住他,仔细澄清:“妈妈在开玩笑,怎么可能不爱你呢?在这个世界上,妈妈只有你一个儿子!唯一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你。你是天父上帝赐给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他便长出一口气,重新认认真真地问:“那你还爱我吗?”
我也认认真真答:“你记住,无论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都不影响妈妈爱你,妈妈永远爱你,绝不改变!绝不!”
事实上,这个回答,我一遍一遍,说了一年半,直到他6岁多了,才渐渐不问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苦难”时,笑着对我说:“妈妈是很爱我的!”
我特别感恩,我有一个能在困境中积极自洽的孩子,他也在自洽中帮我减压。告诉我,一切都没那么严重,天塌不下来,有话慢慢说。
一个鲜明的对比
生命的有趣就在于,虽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参《传道书》1:9),却世世代代重蹈覆辙。我们经历的很多,因着父辈的有限带来的小痛苦,我们的孩子其实也如此经历着。这不能不让人深省。我们其实是不愿意那样做的,但我们还是那样做了。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我跟我妈有承诺,我确实极少打儿子。而且大部分是依照圣经的教导,施以管教。管教过后,会久久地抱着他,告诉他为什么要管教:因为父母有爱,神有托付,我们敬畏神。
有一次,主日学老师来告诉我,她问孩子们,什么时候让他们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我儿子的回答是:在妈妈管教我的时候。我回忆在为数不多的管教中,我们浸泡在神的爱和恩典的话语里,渐渐地我们都得了安慰和释放。有神亲自参与的冲突,最终才能以爱为结局。
出于神的,自有神同在的美好体验;而出于人的,自然是不堪回首。在我焦躁的情绪中,我的孩子依然能感受到家长制造的消极空气,他并不舒适。
其实每次的急躁中,另一个我,总会站出来劝阻,让我温柔一些,叫我闭上嘴,倒杯水,等一下再听听孩子有没有不同的声音。但往往我管不住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我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有限。
我是真的不行
正如保罗在圣经中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参《罗马书》7:18)起初,我并不真明白其中奥秘。直到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的时候,才有所领悟。这是神在我里面留下的美好机会,他要因此祝福我。
我跟神做了一个很长的祷告。大意是:我无能为力,需要神的帮助!求神赐我智慧能力,教养孩子;求神改变我,让我能温柔谦卑;也求神可以安慰我的孩子,因为他从我受苦。一边哭,一边祷告。我相信神听到了!他必会回应我。
之后的一些日子,我仔细观察,我的孩子很快乐,很阳光,他乐于助人,也很健谈。当然他的这些优点我是早就知道的,但在我以为自己把孩子养坏了的时候,重又发现了这些优点,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安慰。他还是能一脸阳光灿烂地扑进我的怀里,他从不怨怼我。
后来,有一位在育儿和圣经教导上很有心得的前辈来我家做客,我就这一疑虑请教她。她特别能理解一个母亲的心,也很肯定地告诉我,我的孩子在神的手中,不要担心。
我的牧师也曾为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做过一次辅导。他说,他每天都花很多时间跟他的孩子聊天,他需要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他们内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他不仅仅是个父亲,更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他从不像喊小狗一样,呵斥孩子。因为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有尊荣的身份,都是上帝所挚爱的。
他才是力量和智慧的源头
我开始学习放松,不苛责自己,也不苦待孩子。开始学习使用神的视角——他看我们毫无瑕疵。他接受我们的一切错漏过犯,为的是我们能从他那里得到真理、道路和生命。
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参《箴言》9:10)因着我们的敬畏,智慧便如同日用的饮食,每日必会赐给我们。神是我们个人的、随时的帮助。只要我们愿意寻求他、投靠他,他必会加能力智慧,让我们能做好今天,甚至超乎想象的好。
我于是常带着孩子一起祷告,说:“妈妈和你都会犯错,让我们在困难中,彼此原谅,彼此代祷,在天父上帝的面前,把麻烦困难说给他听,他特别愿意帮助我们。”
儿子的祷告中,一直都有“医治”二字,包括:医治妈妈的脾气,医治爸爸回家路上的平安,医治今天的饭食。我没有纠正他在语言上的错误,因为我实在觉得,我们确实都有残缺,或者都有病,需要神大能的医治保守,才能平安度日。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从紧张到放松,是一个奇妙美好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中,即便我做不好,做不到,也无需自责,因为这就是我;而我也不用破罐破摔,因为我是有帮助的!如果我随时都与神建立沟通顺畅的关系,总有一天,我会被他改变。我的今天就比昨天好很多。这绝不是我努力的结果,这只是神亲手的陶造,是他自己做的工。因为圣经上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2:10)
我特别感恩神在我生命中的奇妙作为,他常常通过圣经上的话语提醒我:他在,他一直都在,他在我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做王掌权,寸步不离地看护着我。我的孩子在他的手中,万无一失。而且,我们的过犯错误,他从不纪念。
所以,我不用紧张着急,不用焦虑恐惧。我有他亲手放在我里面的平安,他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摘自《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