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只有言语没有行动的宗教是一种通病

[ 3219 查看 / 0 回复 ]

如果人体的构造,能防止人只会说,不会做的话,那倒是方便不过。

可是,基于某种只有神才能明了的原因,人的话语与行为似乎没有必要的关联。这事实构成了信仰生活最要命的陷阱。我恐怕现代的基督徒已变得只长于说话教导人,却缺少了相称的行为。我们滥用话语的能力,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全不济事。

我们的主和祂的门徒,都长于行动。福音书所记载的主,是一个行动满有能力的人:“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徒十38)在基督的生活和教训中,可清楚看见话语和行为两者之间道义上的关系。祂先有行动,然后才说话教导人;如此,祂所行的,就叫祂的话更显真确。

路加福音这样记:“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在这里,他将“行”排在“教训”之先,我深信这次序绝非出于偶然。在登山宝训的一段记载中,亦提及基督如何着重行为多于教导:“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太五19)

从某个角度看来,由于宗教叫人思索那肉眼不能看见的,怪不得容易惹人误会。以为宗教叫人思想虚无的事情。祷告的人谈论他看不见的事,堕落的人却以为看不见的,就不重要了,甚至可能不真实。如此这般,宗教信仰结果与现实生活脱节,最后更隐退到幻想中那虚无飘缈的境界。在这境界里,只存在着一些可爱而不切实际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根本并不存在,但人人都心照不宣,没有勇气当众否认。

我倒盼望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异教徒身上,或只发生在一般对信仰不大清楚的人身上。可是,若要说句公道话,我只好承认今天的福音派基督教徒,也不能幸免。事实上,对异教徒来说,他们皈依的神明很可能比一般基督徒所信奉的神来得真实。我不禁与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大有同感,他曾作诗慨叹宁做异教徒,信奉不存在的神祇,也不愿做一个腐化至不信永存的神的所谓“基督徒”。

毫无疑问,世上没有任何团体组织比教会讲的更多,做的更少。任何一间工厂,如果花费了那么多原料,却只制造出那么一丁点儿产品,恐怕不到六个月就要倒闭了。我常在想,美国任何一个乡镇的教会,在主日献上的祷告,若有千分之一能蒙神垂听的话,美国一夜之间,就会整个改变过来。

问题就在于此:我们祷告时喋喋不休,但从没有留意这些祷告未蒙应允。我们不但心里不在乎祈祷是否蒙应允,而且,如果祷告一旦蒙应允,我们反会感到尴尬,甚至大失所望。我这样说,绝对没有挖苦的意思。很多基督徒虽然心里不信祷告会有什么收获,但他们习惯用动听的词藻向神祈求,有些更将祈讲当作事情完结时的结语。许多祈祷时口若悬河的弟兄,如果认识到神是认真地聆听人的祈祷时,恐怕他会马上停止祷告。

我们在信仰生活上,宁取话语,不提行为,是因为后者要付代价。我们祷告说:“主啊,帮助我天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实在比真正背起十字架容易得多。正因为我们心里根本不打算这样做,只不过是循例祈求,让自己得着一点良心上的安慰,因此我们就只满足于用一些重复的话语去祷告。

用话语代替行动,自古已然,并非最近的现象。使徒约翰在他那时代老早便发现这个趋势,因此提出警告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约壹三18-19)

雅各也同样提到没有行为的言语的流弊:“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二15-16)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是合宜呢?发誓三缄其口吗?还是在行为赶得上话语前,索性就停止祈祷、唱诗,也不作见证?不!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基督徒留在地上,为的是要向世界作见证,所以一息尚存,就得向人传讲基督,也得在神面前为人祈求。可是,我们怎样才能逃脱只有言语而没有行为的通病呢?

办法很简单,但不容易做到。首先,不要说不是出于诚意的话;撇弃空谈属灵事情的坏习惯;如果自己还未准备好承担后果,就不要说话;相信神的应许,服从、遵守祂的诫命;实践真理后,才合宜地谈论真理。有了行为,言语才会变得实际;行动有力,话语才会有权柄,心中因而充满真实的感觉.

陶恕
约瑟的家
百合
TOP